新聞分類
![]() |
新聞動態 |
新聞動態
首頁>>新聞動態
我國PET膜行業產能過,F狀分析
點擊量:29193 發表時間:2014-12-12
近年來,中國聚酯薄膜行業投資增速明顯大于市場需求增長,特別是2009年以來,國內聚酯薄膜行業盲目擴張的投資熱潮愈演愈烈,重復建設問題日顯突出,加上國外反傾銷措施和全球金融風暴帶來消費萎縮的影響,就更使國內聚酯薄膜行業的經營環境雪上加霜,以致生產企業面臨虧損經營的嚴重局面。有業內人士預言,產能過剩將成為聚酯薄膜產業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的主要矛盾,中國聚酯薄膜產業在未來3至5年,將有1/3-1/2的產能過剩。近日,行業內資深人士對產能過剩的現象展開了深入的討論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
一、中國聚酯薄膜行業現狀 :
1、投資增速明顯大于需求增長 行業產能嚴重過剩
2008年,全球聚酯薄膜總產能估算為290-300萬噸,預計2009年的總產能約在320萬噸左右,其中:中國既有的產能加上2009年預計投產的新生產線產能將近90萬噸,高居世界首位,已成為全球聚酯薄膜產品的第一大生產基地。
我國聚酯薄膜近年來產能、需求的發展變化如下圖:
由以上表可見:從2003年到2009年我國聚酯薄膜的產能增加了近5倍(14.4萬噸→85.28萬噸),需求則增加了2.81倍(16萬噸→61萬噸),整體來看投資的增速明顯大于市場需求的增速。另以目前國內的在建和計劃投資項目估算,預計到2012年國內產能將達近130萬噸,而屆時的國內需求預計為72萬噸左右,由此將會產生近60萬噸的多余產能。據世界專業咨詢調研機構(PCI)預測,2008年至2012年,聚酯薄膜世界需求將繼續以平均5.5%/年速度增長,即由2008年的220萬噸上升到2012年的270萬噸左右,也就是說全球四年間增長的需求也不到60萬噸。雖然中國的需求增長也是高于全球水平,但是在目前經濟環境下,不計后果地貿然擴張,必將引發嚴重的危機。
2、企業依賴雷同設備生產 行業產品結構不盡合理
20年特別近10年來,國內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分別引進德國、法國、日本等國的生產線,這些設備幾乎都是成套引進,追求產量的提高,提高收卷寬度和生產線速度(從3.6 米、4.6 米×250 米/分、350 米/分,提高到6. 7 米×400 米/分,再到8.7 米×450 米/分),而忽視了生產線配置的差異化。從國內之前引進的生產線看,同時期引進的多為配置相同的重復復制,所用的原料相同、生產的產品一致、客戶對象也相同,直接造成市場上充斥著雷同設備生產的雷同產品。而國外同行一般卻不引進成套設備,設備供應商只是按薄膜生產商需要提供不同的設備體系。
由于新上的生產線絕大多數都在追求產量的提高,缺乏可生產可研發的規劃,所產薄膜大多只能適合一般的軟包裝用途;既有的生產設備大多數難以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用途越來越廣的新穎產品。致使行業呈現出通用性產品供大大過于求,而特殊性產品供應不上的尷尬局面。這從我國近年的海關進出口統計數據就能看出:進口的多為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都是普通用途產品。這樣的行業產品結構也影響了中國聚酯薄膜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
聚酯薄膜行業內共識的最低加工成本為3500元/噸左右,一般要在4000元/噸以上。近年來,一些新引進的生產設備,生產速度加快、幅寬加大,又憑借地方上支持的土地、稅收、用電等優惠政策,單位加工成本是有所下降,但是低于3000元/噸的加工成本將是無利可圖的。從上表可以看出:2009年各月的普通類聚酯薄膜價格與原料(聚酯切片)月結價的價差最低已降至2750元/噸,而且值得警惕的是:市場上的普通類聚酯薄膜價格已沒有超過4000元/噸的價差空間。有些企業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甚至忽略變動成本,頻頻以低于全部經營成本的價格傾銷產品。普通通用類聚酯薄膜的一再降價,又讓非通用類聚酯薄膜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低價競銷的旋渦,同時也讓國內低價競銷的方式蔓延到國外市場。低價競銷的最終結果,使得聚酯薄膜產業的經營毛利率大步下滑,發生行業內出現經營性虧損。
4.出口倍受反傾銷和金融危機的制約
中國聚酯薄膜產能的迅速擴張,也引起國際市場對中國產品的抵制情緒,貿易摩擦頻發。雖然,從出口數據看,中國產品目前并不足以構成巨大威脅,但2007年,美、韓二國先后對我出口的聚酯薄膜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2008年9月、11月韓國、美國的調查終裁結果的稅率高達23.61%和76.72%,阻止了國內大部分企業的出口可能。所以,2008年我國聚酯薄膜出口增長率大幅下滑僅為5.6%,明顯少于2006、2007年的57.3%和33.3%;2009年受全球金融風暴的侵襲,出口前景十分不樂觀,1-7月只有3.09萬噸,這就勢必進一步加劇了國內市場的供需矛盾。
二、我國聚酯薄膜行業產能過剩的后果和深層次原因分析
行業的產能嚴重過剩和產品結構不盡合理問題,讓不當競爭現象層出不窮,不僅帶來市場經營秩序的混亂,帶來市場產品的聲譽下降;更重要的是嚴重擠壓后的經營空間,讓企業失去必要的財力來源、不得不削減新技術新裝備的投放能量,進而妨礙到整個上下產業結構鏈的協調發展。
追尋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和產品結構不盡合理的深層次原由,是部分企業追風趕潮或急功近利,以及部分經營者的滯后理念,草莽而迅猛地擴大產品產量,而不重視產品的改進和自主研發所致。起源于一些企業只看到眼前利益,無長遠規劃,在生產線的功能配置、人才培養及技術儲備等方面,沒有充分預見市場的快速發展趨勢,未能好好謀劃自己長遠發展的部署,使企業內部投入研發的財力和人力十分缺乏。此外,地方政府的經濟推動政策和銀行過于寬松的放貸政策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中國聚酯薄膜行業現狀 :
1、投資增速明顯大于需求增長 行業產能嚴重過剩
2008年,全球聚酯薄膜總產能估算為290-300萬噸,預計2009年的總產能約在320萬噸左右,其中:中國既有的產能加上2009年預計投產的新生產線產能將近90萬噸,高居世界首位,已成為全球聚酯薄膜產品的第一大生產基地。
我國聚酯薄膜近年來產能、需求的發展變化如下圖:
年 份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至2009年9月 | 2012年(預計) |
設計產能 (萬噸/年) | 11.3 | 14.4 | 27.4 | 54.2 | 56.96 | 67.08 | 67.08 | 85.28 | 130 |
產能增長率(%) | / | 27.4 | 90.3 | 97.8 | 5.1 | 18.8 | 0.0 | 27.1 | 52.4 |
需求(萬噸/年) | 13 | 16 | 20 | 29 | 39 | 54 | 58 | 61 | 72 |
需求增長率(%) | / | 23.1 | 25.0 | 45.0 | 34.5 | 38.5 | 7.4 | 5.2 | 18.0 |
由以上表可見:從2003年到2009年我國聚酯薄膜的產能增加了近5倍(14.4萬噸→85.28萬噸),需求則增加了2.81倍(16萬噸→61萬噸),整體來看投資的增速明顯大于市場需求的增速。另以目前國內的在建和計劃投資項目估算,預計到2012年國內產能將達近130萬噸,而屆時的國內需求預計為72萬噸左右,由此將會產生近60萬噸的多余產能。據世界專業咨詢調研機構(PCI)預測,2008年至2012年,聚酯薄膜世界需求將繼續以平均5.5%/年速度增長,即由2008年的220萬噸上升到2012年的270萬噸左右,也就是說全球四年間增長的需求也不到60萬噸。雖然中國的需求增長也是高于全球水平,但是在目前經濟環境下,不計后果地貿然擴張,必將引發嚴重的危機。
2、企業依賴雷同設備生產 行業產品結構不盡合理
20年特別近10年來,國內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分別引進德國、法國、日本等國的生產線,這些設備幾乎都是成套引進,追求產量的提高,提高收卷寬度和生產線速度(從3.6 米、4.6 米×250 米/分、350 米/分,提高到6. 7 米×400 米/分,再到8.7 米×450 米/分),而忽視了生產線配置的差異化。從國內之前引進的生產線看,同時期引進的多為配置相同的重復復制,所用的原料相同、生產的產品一致、客戶對象也相同,直接造成市場上充斥著雷同設備生產的雷同產品。而國外同行一般卻不引進成套設備,設備供應商只是按薄膜生產商需要提供不同的設備體系。
由于新上的生產線絕大多數都在追求產量的提高,缺乏可生產可研發的規劃,所產薄膜大多只能適合一般的軟包裝用途;既有的生產設備大多數難以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用途越來越廣的新穎產品。致使行業呈現出通用性產品供大大過于求,而特殊性產品供應不上的尷尬局面。這從我國近年的海關進出口統計數據就能看出:進口的多為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都是普通用途產品。這樣的行業產品結構也影響了中國聚酯薄膜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
進 口 | 出 口 | |||||
數量 | 金額 | 均價 | 數量 | 金額 | 均價 | |
(噸) | (萬美元) | (美元/噸) | (噸) | (萬美元) | (美元/噸) | |
08年全年 | 125861.8 | 98891.1 | 7857.1 | 120493.1 | 32391.2 | 2688.2 |
07年全年 | 128020.9 | 71546.4 | 5588.7 | 114143.6 | 25409.0 | 2226.1 |
06年全年 | 108526.5 | 49586.0 | 4569.0 | 85443.2 | 18210.5 | 2131.3 |
05年全年 | 92058.5 | 39940.4 | 4338.6 | 54305.7 | 11567.1 | 2130.0 |
3.產業利潤大幅削減 行業出現企業虧損狀況
物多價貶,商品出售不暢容易引發經營爭端的加劇和低價競銷的增多,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又一個基本規律。為求生存,諸多生產企業紛紛采取追逐低價競銷的方式來爭奪定單,嚴重擠壓著整個產業的經營空間。
2009年1-8月普通聚酯薄膜主流價格與原料聚酯切片月結價的價差情況表
2009年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普通聚酯薄膜 市場價格 | 9300 ~9800 | 10150 ~10500 | 10050 ~10100 | 11500 ~12000 | 12250 ~12500 | 11500 ~11800 | 11800 ~12000 | 12300 ~12800 |
原料 (聚酯切片) 月結價 | 6500 | 7400 | 7050 | 8350 | 8600 | 8350 | 8750 | 9400 |
價差 | 2800 ~3300 | 2750 ~3100 | 3000 ~3050 | 3150 ~3650 | 3650 ~3900 | 3150 ~3450 | 3050 ~3250 | 2900 ~3400 |
聚酯薄膜行業內共識的最低加工成本為3500元/噸左右,一般要在4000元/噸以上。近年來,一些新引進的生產設備,生產速度加快、幅寬加大,又憑借地方上支持的土地、稅收、用電等優惠政策,單位加工成本是有所下降,但是低于3000元/噸的加工成本將是無利可圖的。從上表可以看出:2009年各月的普通類聚酯薄膜價格與原料(聚酯切片)月結價的價差最低已降至2750元/噸,而且值得警惕的是:市場上的普通類聚酯薄膜價格已沒有超過4000元/噸的價差空間。有些企業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甚至忽略變動成本,頻頻以低于全部經營成本的價格傾銷產品。普通通用類聚酯薄膜的一再降價,又讓非通用類聚酯薄膜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低價競銷的旋渦,同時也讓國內低價競銷的方式蔓延到國外市場。低價競銷的最終結果,使得聚酯薄膜產業的經營毛利率大步下滑,發生行業內出現經營性虧損。
4.出口倍受反傾銷和金融危機的制約
中國聚酯薄膜產能的迅速擴張,也引起國際市場對中國產品的抵制情緒,貿易摩擦頻發。雖然,從出口數據看,中國產品目前并不足以構成巨大威脅,但2007年,美、韓二國先后對我出口的聚酯薄膜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2008年9月、11月韓國、美國的調查終裁結果的稅率高達23.61%和76.72%,阻止了國內大部分企業的出口可能。所以,2008年我國聚酯薄膜出口增長率大幅下滑僅為5.6%,明顯少于2006、2007年的57.3%和33.3%;2009年受全球金融風暴的侵襲,出口前景十分不樂觀,1-7月只有3.09萬噸,這就勢必進一步加劇了國內市場的供需矛盾。
二、我國聚酯薄膜行業產能過剩的后果和深層次原因分析
行業的產能嚴重過剩和產品結構不盡合理問題,讓不當競爭現象層出不窮,不僅帶來市場經營秩序的混亂,帶來市場產品的聲譽下降;更重要的是嚴重擠壓后的經營空間,讓企業失去必要的財力來源、不得不削減新技術新裝備的投放能量,進而妨礙到整個上下產業結構鏈的協調發展。
追尋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和產品結構不盡合理的深層次原由,是部分企業追風趕潮或急功近利,以及部分經營者的滯后理念,草莽而迅猛地擴大產品產量,而不重視產品的改進和自主研發所致。起源于一些企業只看到眼前利益,無長遠規劃,在生產線的功能配置、人才培養及技術儲備等方面,沒有充分預見市場的快速發展趨勢,未能好好謀劃自己長遠發展的部署,使企業內部投入研發的財力和人力十分缺乏。此外,地方政府的經濟推動政策和銀行過于寬松的放貸政策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